特稿2024年第96届奥斯卡,将于北京时间3月11日颁奖。提名最佳影片的10部电影中,时光君已详细介绍过《留校联盟》《花月杀手》《过往人生》等暂未在内地上映的作品。

如今,又有一部提名作品上线流媒体,影迷可以一睹为快。

《美国小说》

这部电影对近年好莱坞流行的政治正确、刻板印象等进行了全方位讽喻。尽管其折桂胜算不如《奥本海默》《芭比》等“当红炸子鸡”,但仍有观众揶揄道——

若能让《美国小说》拿最佳,那奥斯卡的勇气值得佩服。

不装了,好莱坞就是要“政治正确”

影片根据布克奖入围作家珀西瓦尔·埃弗雷特小说《擦除》改编。导演柯德·杰弗森拿过艾美奖最佳编剧奖,曾执笔《守望者》(2019)、《善地》系列等奇幻美剧,《美国小说》是其电影导演首作。

主演包括金球奖最佳男配杰弗里·怀特(《源代码》《新蝙蝠侠》)、影后翠西·艾利斯·罗斯等,其中非裔黑人演员居多。

影片口碑颇为强劲。IMDb7.6分,烂番茄新鲜度94%,MTC专家评分81,获“必看”标签。

TheWrap网认为影片兼具喜剧的轻快和严肃的对话;The Daily Beast网评价这是一部关于种族、剥削、家庭、身份的成功讽刺之作。

顾名思义,这是一部关于“小说”的电影。

怀特饰演的莫克是一名非裔美籍作家,一直以来,他都秉持创作高雅小说的原则,却始终不被市场接受。

怀特未婚,其家庭是典型的美国中产之家。父亲离世,母亲有阿兹海默症倾向,妹妹莉莎是波士顿生殖中心医生,弟弟克里夫是整形医师。莉莎离异,克里夫出轨男人被前妻捉奸在床。

中产、非裔、离异、LGBT,好莱坞多元元素差不多叠齐。

这条线组成莫克的家庭线,影片另一条线,则是莫克的事业线。年轻非裔女作家辛塔拉以小说首作《咱们在贫民窟的日子》震撼文坛,这给了莫克不小冲击。

于是,他将笔名更为斯塔格,在新作《我有病》中堆叠“游手好闲的爸爸”、饶舌歌手、毒品、被白人警察枪杀等诸多刻板的黑人元素。最终,出版社如获至宝,好莱坞亦闻风而来,要以400万美元价格购买影视改编权。

财务上原本捉襟见肘的莫克,因为这本他口中的“垃圾”变得宽裕,母亲入住一流疗养院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。如果说,面对刻意的多元世界、少数群体及族裔关怀,此前,好莱坞只是表面心胸开阔、实则不甘不愿,那么《美国小说》仿佛在说——

是的,不装了,摊牌了,我们就是要“政治正确”,就是要靠此大赚一笔。这也是为什么影迷很期待奥斯卡如何对待《美国小说》。是避嫌,还是直戳肺管?

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

《美国小说》被奥巴马选入2023年度十佳,且拿下多伦多电影节观众选择奖、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。它在奥斯卡的奖运,很可能也是在最佳改编剧本上。

从编剧角度讲,影片维持着一种相当审慎的幽默,用片中莫克女友卡罗琳形容莫克的话说:一种悲伤的好笑。

这种“伤感幽默”开篇即起——莫克讲课谈非裔文学,白人女学生认为“黑鬼”(Nigger)一词冒犯了黑人,莫克却说,连我都不在意了,我相信你也可以。

一个黑人要求一个白人不要在意对黑人的侮辱词语,这句话背后隐藏的“抗争无果后显露的疲倦”,正是课堂上这一反差情境的谐谑之处。女学生在莫克的怒骂中哭着离开教室,则从种族权力的对调上,进一步完善了这种讽刺。

这样的表达,全片俯拾即是。比如莉莎告诉莫克一个黑人男性亲吻了一个白人女性,莫克第一反应是:对方有多白?是贵妇白还是南波士顿白?

影片设定中,莫克三兄妹都是非裔,但三人肤色深浅有所差异。因此,莫克对莉莎的提问,其实也是一种权力的反向揶揄及递进叩问。

这令人想起去年亚裔题材剧集《怒呛人生》中的同类表达。史蒂文·元饰演的韩裔男人丹尼,在知道弟弟交往了一个名叫凯拉的白人女性后,便准备对着凯拉的照片自渎。

但他很有仪式感,自渎前,他将照片恭恭敬敬地端放在一方手帕上。

这与莫克对肤色的提问同样微妙,都是以看似诡异的语言、行为,精确呈现族裔之间精神上的权力博弈。影片的讽喻也不止于肤色、族裔,而是用诸多细节扫向更丰富的领域。

比如女性出版商葆拉办公室墙上挂的画是女拳击手的形象,寓意目前世界影坛兴起的女性表达潮流。年轻作家辛塔拉从欧柏林学院毕业,入出版业就职,人生履历光鲜,却以贫民窟故事名声大噪。证明现在不少作家已无需从真实生活中汲取养料,凭借“架空”与“迎合”即可功成名就。

全片最讽刺的情节,当属好莱坞制片人瓦利,决定购下小说版权的瞬间。莫克的经纪人为让《我有病》大卖,为莫克虚构了“黑人通缉犯”的作者身份。

莫克与瓦利见面时,附近警笛响起,莫克以为母亲失踪,匆匆离开。听见警笛便逃离,这让瓦利太兴奋了,他认定这将是影片的票房保证。

如此荒诞之情节,足以令人深思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: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。

能留在时间中的硬通货

一部作品,大致由两部分组成,噱头及品质。《美国小说》观照到了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。

莫克在妹妹突然离世后,告诉卡罗琳,自己如同这个家的“局外人”,这里可理解为对加缪小说《局外人》的一种感应。莫克在书房写作新小说,小说中的人物在房里演绎弑父情节。儿子口中那一连串“等待无意义”的对白,无疑是在映射贝克特戏剧《等待戈多》中的生命虚无主义。

《局外人》《等待戈多》这类作品,仅依靠品质便可屹立于文学史,无需任何噱头。

而像意大利作家埃莱娜·费兰特《我的天才女友》系列,小说品质自然不错,费兰特从不公开露面的神秘感,则成为助推小说进一步流行的身份噱头。

《我的天才女友》剧版最终季将于今年播出

但在《美国小说》中,莫克新书(后更名为《FUCK》出版)只剩通缉犯作者、黑人元素堆叠等流行噱头,没人在意它的品质。它无法恒久于时光中,而仅仅只是“赚完这单就跑路”的快销品。

从片中引申到片外,从小说延展到电影,同样如此。不算大牌的阵容、不够惊心的情节……显然,《美国小说》本身就是表达意图大于商业意图的电影。上映至今,其全球票房也才刚突破2000万美元。

然而,这种“以政治正确反政治正确”的电影,可以给影视行业带来不少思考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,即——演员肤色、演员构成、流行议题、表达趋势等,都不过是作品表皮,真正决定作品口碑的,还得是叙事、摄影、表演、音乐等不惧时间、始终贯穿于作品的创作本体元素。

就近两年的黑人影视来讲,《黑豹2》启用全员黑人主创,口碑却折戟沉沙,剧版《夜访吸血鬼》《史密斯夫妇》等同样有不少黑人主创,却能在经历群嘲后口碑反转。

剧版《史密斯夫妇》(2024)

足以证明,世界始终被维持在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中,无论作品“颜色”如何,品质是能留在时间中的唯一硬通货。

最后,作为一部高级喜剧,《美国小说》的冷幽默不可谓不绝。

比如制片人瓦利向莫克描述将制作的电影内容——一对白人夫妻在路易斯安纳州的老农庄结婚,结果所有黑奴的魂魄都回来,谋杀所有人。

电影叫做《农庄大毁灭》,瑞安·雷诺兹在电影开场就会被一把黑人梳( Afropicks:专为黑人设计的梳子)砍头。这梗概、这卡司、这隐隐约约的cult风味儿……就问你想不想看吧?!

作者:县豪

编辑:甄子

  1. 专访《雪豹》主演+执行导演:开车70公里运来真的雪 藏族本地...
  2. 李安:下部电影《李小龙传记》不再用120帧 超级英雄电影也不...
  3. 真的变身“终结者” 施瓦辛格接受植入了心脏起搏器
  4. 惊悚片《破墓》观影人次破千万 成为韩国今年首部破千万的电影
  5. 30年了,这部疯狂经典之作,股民必看!
  6. 新疆原创动画电影《克拉和玛依历险记》 映前推宣会来京举办
  7. 《达荷美女战士》“热血战舞”片段 战前群舞展现女战士的力与美
  8. 诺兰透露自己的《信条》被健身教练狂喷
  9. 真实事件改编口碑佳作《忠犬帕尔玛》确认引进
  10. 热血竞技喜剧《东北球王》杀青 王小利熊黛林携手演绎台球风云